水稻技术
水稻条纹叶枯病“抗、避、断、治”防控技术

技术概述:主要措施概括为“抗、避、断、治”四个字。根据传毒昆虫灰飞虱发生与条纹叶枯病流行规律和防控技术的试验示范,提出水稻条纹叶枯病综合防控集成技术:因地制宜种植抗(耐)病品种、适当推迟水稻播栽期为基础,科学使用化学农药防治灰飞虱为关键,辅以防虫网等物理防治措施,防止灰飞虱传毒,综合控制病害流行。

增产增效情况:水稻随感染条纹叶枯病的早、迟,造成的危害损失不同,苗期感染的造成死株,后期感染的出现植株矮小、不抽穗、穗小、秕谷多,减产10%~40%不等。

技术要点:

(1)推广抗(耐)病品种:在重发地区因地制宜推广种植徐稻3号、徐稻4号、扬粳9538、镇稻99、盐稻8号、扬辐粳7号、南粳42、南粳44、南粳46等抗性表现较好的品种,压缩武育粳3号、武粳系列等高感品种。

(2)实施栽培避虫控病:压缩早播早栽面积,推广塑盘育秧和小苗抛栽、机插秧、直播等有利于合理推迟播期的轻型栽培技术,避开灰飞虱迁入秧池高峰期,倡导集中连片育秧,便于采取统防统治措施。压缩麦套稻面积。

(3)秧苗覆盖防虫网:推广应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覆盖秧田,阻断灰飞虱迁入到秧苗上刺吸传毒。科学选择苗床地址,集中连片育秧;重发区提倡耕翻,避免“双免双套”;清除田埂杂草,减少桥梁寄主,降低虫源基数和传毒。

(4)科学防治灰飞虱,达到治虫控病:采取“切断毒链、治虫控病”的化学防治措施,做到“治麦田保秧田、治秧田保大田、治前期保后期”,多个环节控制灰飞虱传毒。重点把握好秧田一代成虫迁入盛期、本田二、三代低龄若虫高峰期等关键环节防治灰飞虱,控制传毒危害。

推广应用毒死蜱、吡蚜酮、敌敌畏、异丙威、速灭威等高效对路药剂。防治秧田一代灰飞虱成虫采用速效性强与持效性长的药剂混用,提高控制效果;具体防治次数、用药间隙期根据带毒虫量、品种抗感性确定,按照每亩有带毒虫0.67万头,即10头/米2的标准进行防治;对带毒灰飞虱虫量高、成虫盛发期长、品种感病的秧田,缩短用药间隔期,实施全程药控,在灰飞虱迁移高峰期(麦收后1周)2~3天防1次,连续防治3~4次,确保防治效果;对带毒虫量低或品种较抗病的秧田,延长用药间隔期,减少用药次数,发挥品种抗病作用,降低农药用量。大力倡导开展统防统治,提高控制效果。

注意事项:注意苗期“防虫避病”,尽量减少带毒秧苗移栽进大田。施药时保持田间浅水层。

适宜区域:长江中下游水稻条纹叶枯病常发、重发稻作生态区。